9781934874141——ch24

溪流鱼类群落生态学:概念、方法与技术

取样范围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解释流鱼密度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

特洛伊·g·佐恩,迈克尔·j·威利

doi:https://doi.org/10.47886/9781934874141.ch24

摘要在生境和鱼类组合的区域调查研究中,潜在的重要生物相互作用可能被生境变量的强梯度和生物变量之间的相关共线性所掩盖。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比较当地栖息地和生物因素对河流中鱼类密度的因果影响,并确定所选择的分析地点对其明显重要性的影响程度。当我们使用密歇根数据集中的所有地点时,溪鳟鱼的空间模式Salvelinus fontinalis生物量对生境变量的敏感性是棕鳟鱼的28倍斑鳟属trutta生物质。然而,当样本仅限于鳟鱼溪流时,溪鳟生物量模式对褐鳟生物量的敏感性是栖息地变量的两倍。在对小嘴鲈鱼的类似分析中Micropterus dolomieu当基于所有可用样本进行分析时,生境因素对鱼类密度的影响最强。然而,当样本仅限于小嘴鲈鱼实际发生的蒸汽时,饲料鱼丰度的直接影响和通过饲料鱼丰度的栖息地的间接影响更为突出。在鳟鱼和小嘴鲈鱼的分析中,区域数据集(包括没有感兴趣物种的地点)过度强调了栖息地因素对鱼类丰度的重要性,但将样本限制在有感兴趣物种的地点,提高了生物因素的重要性。事实上,栖息地和生物因素对这些物种都很重要,但所分析的样本的方差结构对其中一个与另一个的统计重要性有压倒一切的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解决先前评估栖息地和生物因素对种群丰度的相对影响的研究中明显相互矛盾的结果。